業(yè)成于勤,行成于思
面對哲學這門專業(yè),剛入大學的周澄是一個初來乍到的初學者。哲學并不是她的第一志愿專業(yè),而她作為一個理科生,也是第一次去深層接觸這一門屬于文科的哲學。
她身邊的同學在高中時大多數為文科生,曾經的課堂多少接觸過哲學的邊角。而自己作為理科生,底子終究要薄些。但周澄并沒有被這個陌生的專業(yè)給打敗,而是在入學不久便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。周澄平時上課會認真聽講,做好課堂筆記,每有不明白的地方總會及時去求助老師或者同學;在課外時間,周澄會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條件,用手機電腦看網課,補充課余知識。憑借著踏實的腳印,周澄在校期間榮獲“國家勵志獎學金”、“廣西區(qū)人民政府獎學金”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(tǒng)學習與閱讀,周澄認為哲學是一門沉思與靜觀的學科,也是一門不帶任何功利性的學科,它為每個時代注入思考、反思和批判的精神,也給日常生活帶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論。周澄認為哲學給自己帶來了許多收獲,“哲學這門課讓從前急躁的我變得更從容,學會沉思,也告訴了我做任何事情不要帶著功利性的目光,而是想著我能怎么去做好它。這反而讓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困難時,能更加全面和客觀地把事情做好,由此導向更明晰而良善的人生。”
除了在專業(yè)課的努力外,周澄對課余知識的考證也毫不懈怠。周澄堅持每天對英語單詞的背誦,靠著豐富的詞匯量基礎以及分題型分板塊反復練習,最終通過了英語四六級。周澄堅持在一次次練習中思考,在思考中總結經驗,最終也以優(yōu)異的成績通過計算機二級考試,并成功考取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資格證。
增強本領,實踐篤行
周澄在剛入學時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以及各項實踐活動。曾任馬院學生黨支部宣傳委員兼青年委員、馬院學生會外聯部部長、輔導員助理,班級學習委員、宣傳委員。在學習之余,她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來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,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。
但眾多職務分散了周澄的精力,忙碌的課外生活分去了周澄大部分的空閑時間和娛樂時間。繁瑣的工作和繁重的課業(yè)給她帶來了一定的壓力。但即便有壓力,周澄也不會總是抱著悲觀的心態(tài),而是通過找朋友傾訴、寫日記的方式來排泄這些情緒,平衡安排好學習與工作的時間。“我是一個講究效率的人,很少拖拉。參與這些課外實踐活動雖然很忙,但是我忙
完這些還是有時間學習的。我認為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會留下痕跡,都是對未來的鋪墊。這些活動不僅讓我有機會認識到了很多優(yōu)秀的人,同時也鍛煉了我的責任心和社交能力。”
征途漫漫,唯有挑戰(zhàn)
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當中考研率較高的二級學院。周澄也毫不例外是考研之中的一份子。周澄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,但她認為自己在實現這個夢想之前還需要去提升自己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能力,所以周澄選擇了考研。但因為前期準備不足等原因,周澄第一次考研遺憾落選,但是她并不后悔,“沒有考研成功是我大學生活里唯一的遺憾,但我并不后悔做了這個選擇。雖然這次失敗了,但我對未來的規(guī)劃始終沒有變,我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,向著心儀的目標院校再出發(fā)。”
2022年5月,周澄被評為2022屆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普通高等教育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,但她對這個“優(yōu)秀”卻有別樣的看法。“優(yōu)秀的定義是廣泛的,我只是剛好身上有一部分品質符合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的標準,每個人都是優(yōu)秀的,只是每個人的閃光點不同,所以優(yōu)秀的地方也不同。”
周澄用行動豐富了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,她一直都認為努力是有用的,付出是有回報的,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,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。她想對在校的同學們說,唯有現在打好自身專業(yè)的基礎,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遠更踏實。
[文:大學生通訊社 何坤芳]
周澄在校期間獲得的部分榮譽證書
周澄參與“三下鄉(xiāng)”實踐活動
周澄畢業(yè)照
|